28-550911-2

“十三五”煤层气或迎机遇

我国煤层气资源十分丰富,资源量达到36.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三。因其开采技术较页岩气成熟,加上资源量远超常规天然气,被认为是高效、低碳的洁净能源新主力。

自上世纪80年代末,我国就开始煤层气的地面开发,2005年,我国煤层气进入商业化开发初期。但综合目前情况,我国煤层气开发利用未有较大飞跃。通过整理数据发现,“十一五”、“十二五”煤层气产量目标均未达成,仍处在艰难爬坡阶段。

变化的数据不变的难

煤层气的前期研究、后期开采量都离不开数据的支撑。纵观煤层气发展过程,不仅统计数据存在不合理、不健全的缺陷,目标制定的变化也表明煤层气发展并不十分顺利。

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煤层气(瓦斯)抽采量170亿立方米,而利用量只有77亿立方米。此后发布的《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中提出300亿立方米的指标,将本应“十二五”期间完成的目标延后五年。2015年2月又发布《煤层气勘探开发行动计划》,到2020年,我国将新增煤层气探明地质储量1万亿立方米,对产量的要求力争达到400亿立方米,其中地面开发200亿立方米、基本全部利用,煤矿排采200亿立方米、利用率达60%,这表明包括2015年在内的未来6年间产量须增加近5.6倍,年增率高达33.1%,能达到如此高的增长率绝非易事。

事实也证明,多位业内专家对“十二五”指标难以完成的预测是正确的,煤矿排采煤层气产量和利用率很难完成既定目标。2015年4月国家发改委发布预测消息称, 2015年煤层气抽采量179亿立方米,利用量83亿立方米,《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的2015年煤层气商品量达到200亿立方米目标落空。

据了解,类似情况也出现在配套设施建设上。如“十二五”计划要求在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和豫北建设13条煤层气管道,总长为2054千米。但到今年初投产和在建的仅有5条。特别是开拓煤层气新产区,“建成36个年抽釆量1亿立方米的规模化矿区”的要求未能实现,仅在准东、保德、延川(南)等区有某些新建树。

障碍仍需清除

老生常谈的开采区块气矿权重叠问题值得关注。虽然国家明确提出“先气后煤”的开采主张,但是大部分煤企出于井网破坏煤层结构、增加开采难度等考虑,越过煤层气开采环节,以经济补偿的方式收购煤层气采矿权。气权或在央企或在外国公司手中,由于我国矿权设置实行“申请在先”和“探矿权排他性”的行政性配置办法,因此煤层气矿权由国土资源部配置以后就不会更改。

煤层气开采补贴有限,政策扶持力度不足也是问题之一。煤层气开发初期投资较大,开发周期很长,通常要三四年才能出气。补贴不到位,企业处于亏损状态。据了解,因为价格太低,山西省的煤层气企业由于承担着“气化山西”提供气源的任务,虽然赔钱,也只能大力抽采。

地质条件不理想,抽采技术不成熟也是现阶段需攻克的难题。我国虽然富煤,但是各区块地质结构差异大,可采量少,只有2000亿立方米左右,目前集中在沁水盆地、鄂尔多斯盆地这两块,只有进一步勘探开采接续基地,才能形成大规模开采格局。

“因此,应尽快提高煤层气补贴标准和价格。目前补贴标准明显偏低,企业亏损严重,只有大幅提高补贴标准和价格,才能真正刺激企业加速开发的积极性。经济性是企业参与和多元化投资格局形成的重要推动力。”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专家对记者说。

在价格补贴推进落实过程中,还需要政企联手,合力攻坚发展难题,推动煤层气资源开发,改变煤层气产业发展缓慢的现状。“在5-10年内不开采煤炭资源的煤田规划区,提前进行地面煤层气开采,布置大量钻井。对于圈而不采的煤层气区块,建议按照招、拍、挂形式对煤层气资源实行有偿出让和配置,防止某些企业跑马圈地。这样,我国开采的井口数量就有望大幅增加。只有加大开采力度,才能规模化产气。”上述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对记者说。

而通过资金、市场等手段推动企业建立技术联合创新机制也颇为重要。政府部门应增设示范工程、先导型试验和示范工程、搭建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形成院校、企业、政府一体化攻关研究。

“十三五”或迎机遇

2015年底,山西、陕西境内的三交项目获批,成为我国第二个正式进入商业性开发的中外合作煤层气项目。该项目具备开发5亿方/年生产规模的资源条件,将为我国煤层气商业开发积累经验、树立典范。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在未来政策力度加大、技术攻关加快、示范项目效应等多重因素催化下,煤层气产业投资热情有望被再次点燃。不少上市公司已纷纷宣布涉足或转型煤层气开发。开采环节投资增速将拉动煤层气上游产业链发展,产量增长后将带动下游储运分销市场进一步发展。

国家能源委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孙茂远表示,我国煤层气资源丰富,又有多年的开发利用经验,煤层气产业已有良好的发展基础,而且与其他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相比,开发利用煤层气也不存在环境破坏、水资源等诸多环保问题。综合来看,在当前的非常规油气开发中,煤层气勘探利用的综合效益最大,应放在非常规油气中最先发展的位置。

(来源:中电新闻网)

09-42-40-64-7

LNG企业加快发展拥有哪些路径?

近年来,我国LNG工厂接收站项目陆续投产,直接拉动了国内LNG的市场消费量的扩大,据金银岛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11月23日,国内LNG工厂累计产能在8286万方/天,接收站累计接收能力达到4230万吨/年。受经济下行及替代能源冲击影响,LNG的行业效益也出现下滑,市场消费下游持续疲软,LNG生产企业开工率常年低位运行,能力只发挥30%~50%之间。今年1~9月LNG进口量1473.6万吨,同比下滑4%。市场成交推涨力明显不足,市场成交比同期跌幅可能超过40%。LNG市场需求大面积启动尚需时日,刚刚“松绑”的LNG经营企业却已产生供过于求的担忧,探寻加快推进LNG业务的对策成为当务之急。

LNG企业加快发展的路径选择

路径之一:加快布局下游消费领域,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

前不久LNG调价,极大地提振了下游需求。首先是LNG消费占比最大的LNG车用板块,以目前LNG重卡高出柴油重卡6-8万/辆购置费测算,使用LNG作燃料的用户2-3年即可收回成本,LNG汽车经济性再度显现,这将增强下游用户改装LNG车辆的积极性。未来1-2年LNG交通市场再度活跃将引发加气站(加注站)建设热潮,加快布局建设加气站(加注站)有利于LNG经营企业实现后路畅通及抢占市场先机。

长期以来,受天然气气源难以保障、燃料及改造费用昂贵及政府政策不明朗、不到位等因素影响,“煤改气”市场发展缓慢,LNG企业推广煤改气业务更是困难重重。当前 “煤改气”在治理大气污染方面被寄予厚望,其背后蕴藏巨大的市场体量将成为LNG下游市场开发的重要领域,LNG企业更应把握时机及早开拓“煤改气”市场。除此之外,随着国内气电价格的逐步理顺,天然气发电和分布式能源市场前景广阔,燃气电厂用户市场值得关注。

路径之二:重视发展物流配送,增加一站式直供用户比例

国内LNG供应企业拥有LNG配送车辆比例较少,对中间商的依赖性大,无法参与到物流配送环节的利润分配。不少企业由于没有自营运输车辆,以至于影响其资源的可辐射范围,不得不局限在特定区域狭小范围内的市场来勉强维持运营,不利于企业的下游市场的开发。当前,LNG槽车相较于柴油槽车的经济性逐渐凸显,将拉低LNG的整体运输成本。选择此时投入购置LNG槽车并同步推进物流配送业务,不仅有利于扩大企业经营范围,增加盈利点,还能减少中间环节,同步增加一站式直供用户的比例,争取创造更大的市场空间。具备实力的企业可考虑在主要交通干线或物流集散地进行布局,打造成为颇具规模的LNG生产与运输一体化的LNG运营商。

路径之三:走联合之路,实现规模化、集团化、一体化发展

对于同一区域或邻近区域的多家LNG工厂来说,与其单打独斗,各自为政,相互倾轧,还不如走联合发展之路。通过相互持股、兼并重组、合资合作组建更大的企业联合体,走规模化、集团化、一体化发展的路子。所谓规模化,就是企业的实力不断扩大,市场不断扩大,人才队伍不断的壮大。实现资本实力更强,市场开拓能力更强,技术人才队伍更强。所谓集团化,就是将原来分散的、各自为政的小型LNG 生产企业联合起来,组建新的企业集团,集中了分散的财力、人力、物力,就能实现单个LNG企业不能实现的目标。所谓一体化,就是上下游一体化,区域市场一体化、营销网络一体化,实现产业链的无缝连接和流畅运营的新模式。

路径之四:加大资本运作力度,规避资金风险

国内LNG经营企业多为民营背景,多属创业型企业,资金量普遍不充裕,在接续发展中,绝大部分企业面临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LNG生产企业由于前期投资巨大,绝大多数背负着较大的还贷压力,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险,企业生存或发展非常艰难,持续发展动力严重不足。2014年下半年以来,宁夏、陕西、内蒙古自治区等地部分LNG工厂亏损严重,累计亏损额少则数千万,多则上亿,企业不堪重负之下只得停产歇业或降低开工负荷。鉴于LNG产业链所需庞大的现金流支持, LNG经营企业仍需启动一系列的资本运作,更多地选择与资本市场接轨,通过增资扩股、融资租赁等方式增强企业资金实力,保证生产资金可持续投入,并争取延伸产业链条,通过新资本的进入,借以实现扩大企业经营规模,包括投资LNG工厂、运输车辆、储气设施、加气站甚至气化站等,进一步完善LNG产业链布局,规避资金风险,使企业跨过险滩。

路径之五:创新商业模式,积极探索LNG电商平台运作

创新LNG行业的商业模式,其中建立LNG电商平台仍然是业界努力的方向。在国家政策强力支持下,积极探索LNG电商运营新模式,既是市场竞争的结果,也是企业创新模式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领域。将实物生产和实物运输同电子商务结合起来,才有更大的市场,才有更大的作为。企业的朋友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目前,LNG生产商仍旧游离在电子商务之外,电子商务的开展仍然是独立的第三方交易中心。以国家级的电商平台上海天然气交易中心为代表,国内正式运行的天然气交易平台累计达到12家。不久前,国家天然气价改新政明确了上海天然气交易中心将承担更多的市场交易和价格发现功能,可见未来天然气交易平台在推动天然气市场化过程中的作用将持续强化。

近一年来,许多LNG企业都涉入“互联网+LNG”模式,努力改变企业的营销模式和利润获得渠道的重构,一定程度上改变着LNG行业企业之间未来的竞争格局。LNG经营企业可以“互联网+LNG”为突破口,借助互联网开拓市场,但目前已运行的LNG电商平台仅个别达到预期效果,后期仍需在平台使用效率和配套服务上多下苦功,打造出平台的核心竞争力和实现差异化,培养自身优势业务以吸引更多用户参与到平台交易。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内,越来越多的LNG供应企业和燃气公司将陆续上线LNG电商平台,或将引发各路LNG企业对下游客户的争夺战,竞争必然与生死相随,企业的命运或因电商的崛起而改变,对整个社会来说,则是利好,因为电商的进入必然推动LNG企业的市场化,也必将早就一大批适合现代市场营销的LNG电商。

路径之六:加快技术创新,生产、储存、运输多领域实现安全生产、高效生产

LNG生产经营企业应坚持把技术创新作为企业未来发展的主要目标,只有技术创新,才有未来生存与发展。坚持技术创新,就是通过不断的研发,提高LNG生产、运输储存等工艺的更新和改进,做到生产设备的更加高效,技术工艺更加科学合理,生产成本不断降低,劳动生产率越来越高。企业做到安全生产、高效生产、环保生产和精细生产。

(来源:admin 绿色能源)

20130527090939351

国内天然气需求增加 带动进口气月增15.4%

天然气价格下调,带动了天然气消费增长。

国家发改委年底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11月份天然气产量11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0.1%,天然气进口量61亿立方米,大幅增长15.4%。当月天然气消费量181亿立方米,增长9.7%。

累计数据则显得较为平淡,1~11月,天然气产量119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3%;天然气进口量544亿立方米,增长4.7%。天然气消费量1650亿立方米,增长3.7%。

采暖季峰谷差拉大

能源咨询公司安迅思统计显示,入冬以来,受到天气影响,华北地区天然气用气需求明显上升。以北京市为例,北京燃气对外称,目前北京天然气需求量最高峰段未超过1亿方,但日均用量已经维持在8000万方以上。

北京市发改委也对安迅思预计,2015年北京市的天然气用量预计在150亿方,较2014年大增33%。“最主要的是峰谷差距大,北京的峰谷差达到10倍,给供应商造成很大压力。”能源局一名官员对记者称。

国家发改委在2015年12月初发布的《关于做好2015年天然气迎峰度冬工作的通知》称,今冬明春天然气总体供大于求,资源供应形势好于往年。除此以外,今年迎峰度冬工作还具备LNG(液化天然气)调节手段继续增强、储气能力不断提高、需求增速有所放缓等有利条件,但管输能力不足对极端天气下用气峰值保障的不利影响依然存在。

北京燃气一位人士称,以北京为例,虽然一直在进行储气设施建设,但因为峰谷差大,储存手段有限,冬季的调峰责任一直不甚明晰,消费高峰时保供的压力始终存在。

2015年底,北京市政市容委发布消息称,近期受大雾影响,中石油进口液化天然气运输船暂时无法卸货,导致华北地区天然气供应出现临时短缺,北京临时采取燃气供热“限量保供”措施,严格控制公共建筑室内温度,暂停供应各工业企业生产用天然气。

中石油解释说,北京等华北地区遭遇了64年来同期的最低温度,天然气的使用大幅提升。受到大雾大风的影响,因为调峰的进口液化天然气的运输船到港之后暂时无法卸载,导致华北地区特别是北京市的天然气供应趋于紧张。

进口LNG现货或增加

能源咨询公司安迅思认为,华北用气需求大幅攀升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华北地区进入冬季采暖高峰期,供暖用气需求大涨。

此外,作为空气污染的“重灾地”,华北地区工业“煤改气”进程相对较快,带动了需求增长。2015年11月下调非居民气价,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华北地区天然气消费量走高。

供应方面,华北地区的天然气长输管道已运行多年,输气能力固定,短期内难以满足华北地区新增天然气需求。安迅思分析师周涛分析说,目前只能通过进口LNG来弥补缺口,但由于近期该地区雾霾严重,导致中石油曹妃甸接收站难以及时卸载,致使华北地区天然气供需矛盾突出。

安迅思LNG edge数据显示,2015年12月27日曹妃甸接收站已经可以卸载,还有LNG进口船在曹妃甸附近海域,预计华北地区天然气供应将得到一定程度缓解。

与此同时,中石油也在协调气源保障天然气供应。北京燃气也从国际市场采购现货LNG,2015年11月底,北京燃气曾采购一船LNG,此后也在国际LNG现货市场上求购2016年1月份上旬的船货,仍有进口计划。

据记者了解,北京燃气为弥补2015~2016年采暖季的天然气需求缺口,保障首都供气安全稳定,经过多次与中石油协调,最终确定今冬可利用曹妃甸液化天然气接收站两个LNG窗口期,自行采购部分LNG作为天然气补充气源。

安迅思分析,为保障天然气供应,中国企业仍存在国际LNG现货采购需求。后期来看,在冬季供暖季结束之前,华北地区天然气需求量将持续维持在高位,管道气可能无法满足所有增量需求。

(来源:一财网)

2548ea2e097a6e8c20af4681aaddf69b

我国天然气市场影响因素分析及“十三五”展望

“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将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期,能源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天然气在我国能源革命中占据重要地位。

前瞻产业研究院报告预测,2012-2035年全球能源消费年均增速为1.5%,天然气年均需求量增长速度约为1.9%。至2035年,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天然气将与煤炭、石油趋同,均为26%~27%。从气源供应种类来看,页岩气所占比重将持续增加,2035年页岩气的供应量将满足天然气需求增长量的46%,占世界天然气产量的21%,其中北美有望占到全球页岩气产量的71%。

不过,今年国内天然气市场相较于去年,只能说更加不景气,需求不振导致产量和进口量也随之下滑。前瞻产业研究院分析认为,当前国内天然气市场整体不景气,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第一,价格因素。当前,天然气价格与成品油、煤炭相比并没有什么优势。天然气价格改革相对于成品油来说比较滞后,下降幅度并不大,调价频率相对较慢。同时,天然气终端消费价格没有天然气门站价格下降得多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原因就在于天然气上游、管道中游和下游的城市燃气改革力度都不大。这两个因素使得天然气与成品油和煤炭相比没有大的价格竞争优势。

第二,当前国内经济正处于下行,抑制了对天然气的需求。首先,天然气重卡发展的势头并不是很好,其经济性并没有柴油机经济性好。其次,煤改气的推进工作当前进展得也不是很好。

国家发改委《关于建立保障天然气稳定供应长效机制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到2020年我国天然气供应能力达到4000亿立方米,力争达到4200亿立方米。《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进一步提出,到2020年国产常规气达到1850亿立方米,页岩气产量力争超过300亿立方米,煤层气产量力争达到300亿立方米,并积极稳妥地实施煤制气示范工程。

整体来说,“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形成国产常规气、非常规气、煤制气、进口LNG、进口管道气等多元化的供气来源和“西气东输、北气南下、海气登陆、就近供应”的供气格局,预计实现总规模在3750亿~4300亿立方米。其中常规天然气供应将保持平稳增长,按照“十三五”期间常规天然气产量年均增加60亿~80亿立方米计算,2020年全国常规天然气产量为1650亿~1750亿立方米。

“十三五”期间,天然气价格的市场化改革将继续推进,市场在天然气价格形成中的作用将进一步增强。按照国家“监管中间,放开两头”的价格管理思路,包括各省门站价在内的各种气源价格的管制将逐步取消,产业链两端的价格将完全由市场供需决定。在此背景下,政府在天然气价格中的干预力度将越来越弱,供求关系将成为影响天然气价格的决定性因素。

未来天然气产业市场化趋势已不可逆转,只有顺应时代趋势方能在市场中站稳脚步,实现企业快速发展。

(来源:前瞻网)

522976fb58b102208e4

2015年国内LNG市场跌跌不休 2016年难见曙光

价格走势

00384bde251a015dd53a161177d0cc7a

因国际油价持续低位运行,冲击国内LNG市场,加之国内LNG市场供应充足而需求疲弱,2015年,国内液化天然气价格一路下滑,据生意社监测数据显示,液化天然气年初均价为5034元/吨,年末均价为3296元/吨,狂跌34.53%。

影响因素分析

1. 国内LNG供应量持续增加

自2014年以来,国内LNG市场持续供大于求,大量过剩产能难以被消化。供需问题成为改变市场价格走势的重要因素,市场人士希望市场供应量下行,以期待市场上行通道打开,但供应量的短暂下滑虽可带动市场价格回升,但在市场价格回升后又将刺激新工厂投产,整体产能继续上行后供大于求情况将进一步加剧。2015年上半年,中国LNG市场供应量为464万吨,较2014年上半年增长28%。截至2015年10月,国内LNG工厂日产能近7600万立方米,较2014年的6400万方/天,增长18.75%。预计2015年全年国内LNG供应量将超过700万吨。

2. 进口LNG挤占国产LNG的市场份额

从2014年2季度开始, 原油大跌,导致国际LNG现货价格同步震荡走跌。2015年,国内LNG接收站销售价格保持震荡走低趋势。进口LNG量大价优,销售情况较为稳定,受此影响国产LNG销售市场受到压缩,国内LNG价格处于下行态势。

3. 下游发展缓慢,LNG相较替代能源经济性丧失

经济大环境持续低迷,LNG下游消费(主要在车船用LNG、城市燃气、工业、发电等)发展缓慢。受国际油价持续低位运行影响,相关炼油产品下行明显,国内替代能源如LPG、燃料油等对天然气价格冲击较大,天然气与替代能源的经济优势并未完全恢复。成品油方面:截至2015年12月15日,国内成品油价格年内历经12此下调,汽油价格共计下调670元/吨,折合升价下调0.49元/升;柴油价格共计下调715元/吨,折合升价下调0.63元/升。LPG方面:国内液化气价格自2014年7月1日至2015年12月23日,价格大幅下跌41.39%至3594元/吨。工业领域方面:天然气在化工原料领域主要应用在尿素、甲醇方面,由于替代能源价格不断下跌的冲击,天然气作为化工原料经济性持续下滑,在个别领域甚至出现成本倒挂现象,2015年天然气在化工领域推广严重受阻。

4. 2015年国家发改委两次下调非居民用气价格,LNG工厂原料气价格下行

国家发改委自4月1日起,下调天然气门站价格下调,各省增量气最高门站价格每立方米下降0.44元,存量气最高门站价格每立方米上调0.04元,实现增量气和存量气价格并轨。11月18日,国家发改委再次公布天然气门站价格调整方案,下降幅度0.7元/立方米,执行时间为2015年11月20日。经过两次调整,国内天然气价格大幅下降,存量气共计下调0.66元/立方米,均价下调幅度26.84%,增量气共计下调1.14元/立方米,均价下调幅度38.67%。LNG工厂原料气价格下行,国内LNG价格一路下滑,

2016年预测

生意社天然气分析师李文静认为,由于国内天然气供应过剩局面1-2年内不会改变,预计天然气价格在2016年仍将维持低位。

1.供应过剩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变

预计2016年我国天然气供应量将增至2000亿立方米。虽然当前中国天然气需求仍处于增长阶段,但增速明显放缓。2000~2013年中国天然气消费年均增速16.1%,2014年增速大幅降至8.6%,2015年1~9月进一步降至2.5%。供应增加而需求增速放缓,国内天然气供应过剩局面仍将加剧。

2. 替代能源的冲击仍存

预计2016年国际油价仍将维持低位运行的态势,国内成品油、LPG等价格仍处于低位,对国内天然气市场的冲击仍存,虽然随着国家发改委两次下调非居民用气价格,天然气的经济性将有所反弹,市场需求将有一定程度的回升,但总体来看,天然气价格在2016年预计仍将维持低位。

(文章来源:生意社-能源分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