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8

深化企业改革为下半年改革重点 石油天然气是重头戏

7月18日,上证报记者从权威渠道独家获悉,深化企业改革是下半年改革的重点,除了国企改革之外,相关重点行业改革将是重中之重。其中,以大力推进“油气干线管道独立”为组成部分的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将是行业改革“重头戏”之一。

厦门大学能源经济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林伯强预计,如果改革共识达成顺利,预计今年底前“油气干线管道独立”相关方案就可以浮出水面,此后相关部门将对应制定专项改革方案和相关配套文件,并在部分省市先展开试点。

下半年供给侧改革大步推进

下半年的供给侧改革“号角”即将吹响。

上周,发改委新闻发言人赵辰昕在发布会上表示,从趋势看,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为做好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发改委和各部门各地方还将不断调整充实政策工具箱,适度扩大总需求,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下一步,将以投融资、国有企业和重点行业、新型城镇化等为重点,继续抓紧推出一批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举措。

记者从权威渠道了解到,早在6月份,发改委等有关部门已经召开专门会议对下半年重点工作进行部署,其中深化企业改革是位列首位,而以电力、油气、盐业等为重点的行业改革,就包含其中。

“目前电力和盐业改革已经有实质性推进,因此接下来油气行业改革必将成为重中之重。”业内专家说。

管网独立或成下一个改革重头戏

“管住中间,放开两头”是本轮能源价格改革的总体思路。正如独立的输配电价是电改的基础,管网独立也成为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关键。

记者从权威渠道获悉,着力推进“油气干线管道独立”,恰恰是此轮油气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

记者注意到,相对于其他行业的改革,油气体制改革似乎难度更大。早在两年前,中国高层已经开始酝酿油气体制改革,但实质性的进展并不多,足见改革难度非同一般。但是,今年以来,油气体制改革已多次被提及。今年年初,发改委秘书长李朴民表示,2016年要深化石油天然气等领域的价格改革。4月初,国务院批转国家发改委《关于2016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又提出加快推进重点行业改革,“出台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及配套政策。”

“‘管网独立’是较为确定的改革方向,如果改革共识达成顺利,预计今年底前相关方案就可以浮出水面。”林伯强告诉上证报记者,从中石油和中石化的一些具体动作来看,也正是“朝着‘管网独立’的改革方向推进的。”

林伯强透露,此前在讨论有关“管网独立”的具体方案时,大家还有分歧。有的人建议把中石油、中石化的“管网全部剥离,合二为一后独立”,也有人建议“各自剥离后各自独立”。林伯强称:“最终改革方案会是什么样子,还不好说。”

而据记者了解,有关部门明确推进“油气干线管道独立”的改革思路不变,可静待其水落石出。与此同时,放开油气上游勘查开发、进出口,分离油气辅助服务业务等一套改革“组合拳”也在酝酿之中,改革或超预期。

(来源:生意社)

u=452773729,2920826319&fm=206&gp=0

浅谈“互联网+”对燃气行业的影响

“互联网+”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是基于互联网为主的一系列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在各个领域中的深入融合,从而实现传统行业的在线化和数据化。

“互联网+”与燃气行业的结合,有利于燃气行业的高速发展,可以大幅提升燃气行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借助“互联网+”平台可以实现燃气业信息化、自动化的管理。就目前现状来看,个人认为“互联网+”对燃气行业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利用互联网平台的建立,企业可以向消费者提供燃气价格信息、在线缴费、电子账单、节能提示、普及安全用气知识等服务功能。消费者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与企业进行互动,使企业及时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建议并及时作出调整,更好的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周到的服务。

  • 可以大大降低燃气企业的运营成本

燃气企业借助“互联网+”平台,可以减少营业点的投入,削减入户抄表、管网巡查等人力资源的投入。通过建立企业网页、制作电子杂志等多渠道介绍企业,进行安全宣传,提高企业知名度,减少大量广告以及其它的资金投入。

  • 可以克服燃气企业管理上的难题

燃气行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可以使企业实时掌握消费者的能耗和安全用气的状态,及时向消费者提出合理化建议;对于燃气管网的设备设施进行实时安全监控,及时处理各类安全报警,方便企业对城市管网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降低事故的发生率;企业还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数据收集,建立消费者管理档案,通过对数据的系统分析,做出最佳输配方案,提高燃气管网的输送能力。

目前,“互联网+”与燃气行业的融合仍是一个崭新的话题,也没有一套系统、科学并具有可操作性的推进实施方案来作支撑。燃气行业如何扎实地推进“互联网+”平台的全面实施?如何利用“互联网+”平台为当前低迷的天然气市场开辟新的复苏之路?这些问题仍需要我们去不断地思考和探索。

(来源:博燃网)

0613

天然气价格改革获实质性推进

天然气市场化进程加速

天然气价格改革获得实质性推进,有关部门计划通过加强燃气成本监审工作,加速天然气市场化进程。同时,“三供一业”分离移交等政策,有望为燃气企业提供拓展业务范围的机会。

业内人士指出,今年以来,燃气板块上市公司业绩喜人。随着上述改革的推进及政策支持,燃气行业上市公司有望持续受益。

深化价格机制改革

据媒体报道,居民用天然气价格或将出现调整,有关部门围绕推动天然气价格市场化展开讨论,并于近期形成了初步方案。其最终目标是在“十三五”期间实现政府只监管自然垄断的管网输配气价格,气源和销售价格两头放开。按上述思路,有关部门初步制定了管道运输价格管理办法,正在进一步征求意见。

在天然气消费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天然气价格改革将对燃气行业的未来发展轨迹有重要影响。统计发现,目前各省天然气管输价格不一,整体在0.15元/立方米-0.5元/立方米之间,且相当一部分省份在0.25元/立方米以上。相对于低廉的煤炭、液化石油气、燃料油等替代能源,天然气价格优势并不明显。

正因为如此,国家发展改革委在6月28日的“围绕深化价格机制改革,降低实体经济成本”新闻发布会上强调,将从四方面加强、改进包括针对城市燃气在内的成本监审工作。其中,涉及燃气行业的内容包括:加快制定天然气管道运输成本监审办法,贯彻落实好《关于加强政府定价成本监审工作的意见》,对纳入监审范围、行业特征明显的城市燃气等领域研究制定相应的成本监审办法。

降低管网管输费

在加速推进天然气价改所形成的成本调降压力下,广东、浙江等省已相继发文,进一步降低省内管网管输费及城市燃气企业配气价格,其他一些省份也在研究完善省级天然气管输价格形成机制,降低城市燃气企业配气价格等。

安迅思分析师韩小庆表示,在短期上游气价无法调整的同时,降低非居民用气价格或可选择降低省网运输及城市燃气企业配气价格的方式。调研统计发现,除降低省级管网管输价格外,目前非居民用气终端销售价格中,“城市燃气企业配气价格还存在一定压缩空间。”这与政策层面着力强化的成本监审工作相符。

继续压缩成本空间的同时,燃气行业也有机会开辟更多的市场。6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关于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公布,提出剥离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2018年底前基本完成,2019年起国有企业不再以任何方式为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承担相关费用。

所谓分离移交“三供一业”,是指将国有企业家属区的供水、供电、供天然气和物业管理的职能分离移交给社会公共服务行业,达到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改善民生的目标。从2012年以来以开展试点地区所进行的“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实施情况来看,尽管目前大多尚处于推进过程中,天然气供给的职能一般都是移交给当地拥有特许经营权的燃气企业。

维持快速增长态势

分析人士指出,对于“跑马圈地”阶段已基本结束的城市燃气市场来说,国企家属区的燃气业务移交分离对燃气企业是一个利好,将为燃气行业提供新并购机会以及未来拓展业务范围可能。

随着能源消费结构、节能减排等因素的影响,天然气成为大力发展的能源品种,预计未来发展空间较大,天然气消费量将维持快速增长的态势;天然气价格改革的逐步推进,亦将对行业形成长期利好。

(来源:中国证券报)

0627

天然气价格改革再获推进 管输管理办法具雏形

作为资源领域价格改革的一块“坚冰”,天然气价改正在博弈中前行。了解到,今年以来有关部门围绕推动天然气价格市场化展开讨论并形成了初步方案,最终目标是在“十三五”期间实现政府只监管自然垄断的管网输配气价格,气源和销售价格两头放开。

按照这一总体思路,在过去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开展了天然气管道运输成本监审工作并撰写分析报告,国家有关部门初步制定了管道运输价格管理办法,正在进一步征求意见。在降成本压力下,广东、浙江等省已经率先拉开了省内管输费及城市燃气配气价格的改革序幕。

业内人士指出,天然气价格改革需要整个产业链体制改革的配套推进,否则可能出现诸多负面效应。据了解,目前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已经过数轮修改,涉及准入门槛设置等具体问题的配套细则也在制定中。

中国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改革于2005年启幕,当时国家发改委决定将天然气出厂价统一改为实行政府指导价。2011年,部分地区试行价格联动,两广试行“市场净回值法”,这一模式在2013年推广到全国非居民用气领域,居民用气则开始逐步推行阶梯气价。2015年国家发改委又两次推出价改措施,非居民存量气和增量气真正完成并轨,将最高门站价格管理放宽为基准门站价格管理。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到2017年,竞争性领域和环节价格基本放开。国家发改委明确表示,“十三五”时期要逐步放开天然气气源和销售价格。

“今年来有关部门一直在推进市场化改革,此前有一些讨论,改革会涉及利益的调整,所以存在一些争议,但基本的原则还是明确的,就是‘管住中间,放开两头’,即天然气价格从‘市场净回值法’走向市场化定价方法,政府从过去的制定门站价格走向制定中间管输配送价格。”

据了解,当前我国天然气上游勘探开发和中游输配环节,高度集中在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大国有石油公司手中。其中,中石油的天然气产量和管道里程分别占到全国的75.5%和86.5%,八成以上的LNG接收站属于中石油。在保证国际长约和自己销售利益的情况下,“三桶油”天然不具备开放基础设施的积极性。此外,当前管网管理体制复杂,从干线到用户终端,还包括省级管网、市管网和城市燃气管网等多个中间环节,有很大一部分用气成本都花在了管输费用上。

“天然气目前的价格改革重在完善机制,首先是中游实现管网独立。因为管网不独立,天然气市场化永远做不到。至于是成立一家还是多家独立管网公司,目前还未有定论。”中国石油大学中国油气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董秀成表示。

第一步是先实现财务独立。据了解,今年3月以来,各地价格主管部门对省内跨市天然气管道运输成本和市内短途天然气管道运输成本实施定期监审,涉及企业财务、天然气购销、管道运输气量和周转量、管道建设情况、管道运输成本等一系列情况,在此基础上重新核定管输费用。将来用户支付的天然气价格就是供求双方交易价格加上管输费。

根据安迅思调研统计发现,各地的省级天然气管输价格不一,整体在0.15元/立方米至0.5元/立方米之间,且相当一部分省份在0.25元/立方米以上。当前相对于低廉的煤炭、液化石油气、燃料油等替代能源,天然气的价格优势并不明显。在国内外经济形势不乐观,企业降本需求大的背景下,广东、浙江等地相继发文,进一步降低省内管网管输费及城市燃气企业配气价格,其他一些省份也在研究完善省级天然气管输价格形成机制,降低城市燃气企业配气价格等。

据安迅思分析师韩小庆介绍,浙江省天然气开发有限公司上游气源采购价格至今并没有变。因此,在其销售价格要求降低的同时,该公司只能压缩其省级管网管输价格,“之前发改委核算的浙江省省级天然气管网管输费在0.3元/立方米左右,但现在平均价格已经不到0.2元/立方米”。

广东省天然气管网有限公司电厂用户代输价格和工商业用户代输价格也下调了0.02元/立方米左右。而江西对省内大型天然气用户实行“一企一策”模式和上下游价格联动机制,即省管网公司、终端城市燃气企业与工业企业之间,三方共同协商签订供用气协议,落实用气优惠。

“在短期上游气价无法调整的同时,降低非居民用气价格或可选择降低省网运输及城市燃气企业配气价格的方式。通过调研统计发现,除了降低省级管网管输价格外,目前在非居民用气终端销售价格中,城市燃气企业配气价格还存在一定的压缩空间。”韩小庆称。

(来源:经济参考报)

1111344039_14038320547501n

天然气下一步发展 取决于政府能否出台政策支持

“十二五”后期,我国天然气消费在延续前几年两位数的高增长后,增速大幅下滑。这将给正在快速发展的天然气产业链带来什么影响?如何消化在高油价时期签订的长期进口天然气?“十三五”我国天然气产业政策将会有哪些调整?记者日前采访了有关人士。

国家发展改革委2012年印发的《天然气“十二五”规划》预计,到2015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将达2300亿立方米。

事实上,我国天然气消费增速从2014年开始大幅放缓。根据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的计算,2015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大约为187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9%,远低于天然气“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目标,增速达到历史低点。今年以来,这一增速放缓的趋势仍在继续。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规划计划部副总经理赵忠勋说,“十二五”前三年国内天然气消费保持两位数的高增长,但随着国际油价大幅回落和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天然气消费增速在2014年和2015年回落至个位,并持续放缓。

“本世纪以来,我国天然气消费一直保持高增长态势,市场严重供不应求,以至于很多可以利用天然气的领域并未得到充分开发。2014年以后,石油、煤炭等能源价格大幅下跌,扩大天然气利用缺乏价格竞争优势。”他说。

随着天然气经济优势大幅削减,部分地区甚至出现气改油、气改煤的“逆替代”现象。“有些原本使用液化天然气(LNG)的工业企业,已经逐步改成使用液化石油气。这些企业是经过数年辛苦培育的。”中国石油大学教授刘毅军说。

我国天然气产业链在2004年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后,天然气消费量高速增长。为解决天然气短缺问题,三大石油公司在高油价环境下签订了不少液化天然气和管道气进口合同。

根据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的报告,2015年,受国际油价大幅下跌影响,我国进口天然气价格普遍下降了20%左右。但在2015年11月国家将非居民用气门站价格降低0.7元/立方米后,进口气成本仍高于调价后的门站销售价格。
“在市场需求整体萎缩的情况下,石油企业难以通过加大进口天然气来摊薄前期过高进口成本。”刘毅军说,国内页岩气、深海气等非常规资源的开发利用也更多转向以技术储备为主,放慢了商业化的步伐。

据了解,随着一批LNG接收站项目相继投入使用,我国LNG接收站利用效率降低,接收能力过剩问题显现。

赵忠勋认为,对于中国来说,天然气这种清洁能源依然有着较好的市场潜力。“下一步如何发展,取决于政府能否出台天然气利用的支持政策。”他说,比如在一些环境容量小的地区加大天然气的使用,充分发挥天然气发电对风电、光伏发电的调峰作用等。

低油价对于天然气行业改革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张玉清此前表示,气价回落为我国开发天然气市场提供了好的机遇。天然气市场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发电。但国内气价依然较高,这使得天然气发电相对于替代能源发展依然受限。“中国的天然气市场到底有多大,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及配套政策有望于今年出台。“十三五”期间,中国天然气产业如何发展无疑有待于整体改革的推进。

刘毅军说,随着我国天然气市场整体进入供应宽松期,国内主要石油公司受现金流制约,将有更大动力优化自身资产,这都为加快推进天然气产业链结构改革提供了机遇。但与此同时,过低的气价、低速增长的市场预期,使新的市场主体进入产业链上游动力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下滑,也使得加快实施产业链中游“网运分开”阻力加大。

专家指出,总体来看,应进一步提高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加大天然气在分布式能源、交通运输领域的使用。同时,应进一步加快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改革步伐,推出调峰气价,吸引更多资本进入到储气库等基础设施建设中,推动天然气产业可持续发展。

(来源:新华社)